镇沅同城网

远去的古盐井

浏览:319 回复:0
(53)
  • 张姐

    最后登录:1970-01-01

    那年头,凿一眼盐井谈何容易,盐井均是人工用铁锄、铁杆、铁锤一锄一杆一锤地捣碓出来的,不少掘盐人为凿一眼盐井,有的需要历经几年,耗力耗资巨大,有的甚至倾家荡产,弄到山穷水尽也掘不出一眼盐井,有的为掘盐井永远成了埋在盐井里面的化石。

    在薄雾中走进按板井,站在荒废的老城,老城支撑的低矮天空让人感觉很多东西正在按板井盐的滋味中远去,而一些东西还在,比如古盐井,以及住在古盐井口张望的熬盐人的后代。

    回眸远眺,天之涯传来沉闷的声音,眼帘中重现那一双双结实有力的大手,正在锻造着千古的辉煌。晶莹剔透的纯白锅盐块,噙着他们的泪水和汗水,走过四季走过高山河流,走过风雨走过城镇乡村,一直走到昨天。不要忘记,我们的血液里有祖先殷殷的希望和梦想,经过多少岁月的清洗,沉淀了多少星辰,凝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,那一坨坨耀眼的晶莹锅盐书写着沧桑和繁盛。碾尽了几许风吹的纹路,磨平了几许尖刺的锋利,触摸着发亮光滑的铁器石器和木器,一件件仿佛在述说久远的勤劳和智慧。

    是的,古盐井是人类智慧的产物。

    盐有“百味之王”的美称,早在上古时期,盐是比金子还值钱的“天藏之物”,古代时可以说“得盐者得天下”。《中华五千年史》认为:“炎、黄血战,实为食盐而起”。“炎黄子孙”,这一中国特定称谓的出现正是因为盐,他们对盐的争夺导致炎黄合并。炎帝和黄帝本是两个原始部落首领,据《史记∙五帝本纪》记载,他们是在“阪泉之战”后才整合到一起的。接下来,黄帝与炎帝联手,通过“涿鹿之战”,打败了东夷九黎族首领蚩尤,从此中国大地上的大小部落走向联合统一,形成了“华夏民族”,进而有了“中国”。

    镇沅盐井的产盐历史始于何时,已经没有确凿的考证,史料中只有一段始于雍正元年的民间传说,古时代按板山脚荒无人烟,荆棘丛生的绿荫泥塘。茂庆、杏城、二道河、茫杏农民的牛放牧时总爱朝绿荫塘跑,牧民觉得奇怪,就跟着牛去看个究竟,绿荫塘边有什么好吃的东西吸引牛,一看才知道牛跑去绿荫塘是去喝水的,这里不但牛喜欢来喝水,野兽也常来这里喝水。放牧人盯着有些浑浊的水好奇,去尝试那水到底有什么特殊味道,一喝才明白那是一股自然从山肚中流淌出来的盐卤水。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藏,因为那牛,那野兽,按板人俯身溪水边的泉眼,捧一捧泉水喝下解渴,才偶然发现这块自然盐卤丰产的宝地。不难想象,在这片高原上,发现了自然盐卤水无疑就是淘到了金子。于是,按板山脚下就出现了掘盐井的人流,人越聚越多,村寨子出现,农田出现了,大批的盐被骡子驮出了山,换回了富足的生活物资,也就出现了富足的按板井。

    古盐井神奇并不神秘,早在雍正元年(1723)南丘人发现一股在溪涧自然流出的盐水,百姓用自然流出的卤水建灶铁锅熬盐。到同治元年(1862)在南丘开始人工錾凿井采盐卤,那时的井只需挖上几十米就可以挖到盐卤,用人工从几十米深的井下背出盐汞,化卤水后熬成锅盐饼,那时南丘已经因盐富庶兴旺,名扬四方。南丘第一口錾凿的盐井叫开宝洞,随后井盐生产逐步扩展,錾凿了永盛洞、长安洞,南丘就因此获得了南丘井之名。乾隆、嘉庆、清末及民国年间镇沅的盐业得到大力开发,外省入滇移民举家迁来南丘等地开淘錾凿盐井,铺设置灶,盐井已达数十口,成为滇西产盐重镇。

    那年头,凿一眼盐井谈何容易,盐井均全是人工用铁锄、铁杆、铁锤一锄一杆一锤地捣碓出来的,不少掘盐人为凿一眼盐井,有的需要历经几年,耗力耗资巨大,有的甚至倾家荡产,弄到山穷水尽也掘不出一眼盐井,有的为掘盐井永远成了埋在盐井里面的化石。

    镇沅盐场历史上打了多少眼井,按带井字的地名而言就有田坝恩耕井、按板的茂爱井、红星的尾井、勐大的大井、小井、磨腊井、黄庄井等。镇沅的这些古盐井,井径大小不一,且鬼斧神工,千奇百怪,有的就岩石开凿,有的顺岩石裂缝中开凿的坑坑井,有的在溪涧旁开凿,镇沅的古盐井更多的是在山沟中,溪流旁,岩层上。

    几百年来,这里因盐诞生了南丘井、按板井、茂爱井、大井村、小井村、磨腊井村等村寨。因盐而修的盐马道,因盐而筑的桥比比皆是,可谓无处不见井,无山不见道,无河不见桥。人们只要听到这些地名或看到这些地方,就可以想象在某个时代,某个地方曾开凿了一眼井,设置了一口灶,开设了一个盐业商号,都留下了镇沅盐业史变迁的痕迹,无不引起人们不尽的遐思。

    随着岁月的流逝,镇沅的盐井和盐业发展已走过了它的辉煌年代,古老的锅盐生产方式已被淘汰,现在许多盐井早已坍塌废弃,按板井锅盐不再显耀它独具香纯的美丽,但是,那些封存的古盐井依然还在,我们还能看见古盐井沧桑的面容。

    盐卤,不是镇沅唯一的恩赐,哀牢山中部的马邓茶,给予人们祛病消灾,安神解乏的馈赠。回望盐井所在的峡谷,还有深藏在哀牢山腹地的连片的野生古茶树群落,滔滔的者干河水川流其间,给予了这片宝地永不停歇的脉动。

    来源:镇沅旅游 文字 扎 戈 图片 云晖

   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镇沅同城网-智慧镇沅惊喜不断!

    智能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联系只支持手机端访问!

    2017-03-26

暂时还没有人发布评论,就差您了!
上传图片(只有登录成功才能发表帖子、上传图片哦!)
+ 添加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