镇沅同城网

野生蘑菇中毒事件猛增 专家提醒:慎采慎食!

浏览:213 回复:0
(66)
  • 张姐

    最后登录:1970-01-01

    六月雨季,为野生蘑菇提供了疯狂生长的机会,也为不少“吃货”提供了大快朵颐的机会。但是,野生蘑菇虽然味美,却可能“藏毒”,还需慎采慎食,以免导致食物中毒,那就真的是得不偿失了。据消息称,由于近期雨水丰沛,野生蘑菇疯长,蘑菇中毒事件猛增,光是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两天内就连续收治了14例蘑菇中毒患者。

    野生蘑菇疯长,蘑菇中毒事件猛增

    11日,杨先生在山里采了一些野生蘑菇,回家炖了一锅鲜香的蘑菇汤,他和妻子、孙子以及另外3名亲友共进晚餐。“第二天清早,先是7岁的孙子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,随后大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反应。”一家人赶紧到当地卫生院就诊,输液后不见好转,于12日下午转入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治疗,经对症处理后,恢复良好。

    “我们以前吃山里采的蘑菇,都没有问题。”杨先生回忆,此次除了平时经常采的两种蘑菇外,还夹杂了几颗“灰白色带蒂的蘑菇”,这些蘑菇在清洗时有一层黑色黏膜,很难抠下来。长沙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杨志伟表示,杨先生一家误食的灰花纹鹅膏菌,是湖南省发生中毒事件最多、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最多的种类。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真菌研究室主任陈作红教授介绍,湖南6月份最常见的毒蘑菇就是灰花纹鹅膏菌和裂皮鹅膏菌。

    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天心阁院区急诊科,12日也收治了3名蘑菇中毒患者。家住长沙县黄兴镇的方先生等3人在食用了从山上采回的白色蘑菇后中毒,被送入该科救治。昨日,记者在抢救室见到了躺在病床上不停呻吟的3人,方先生正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,他妻子身上还有呕吐过后的痕迹,刘先生看上去情况稍好一些。据医生介绍,这种白色毒蘑菇名为裂皮鹅膏菌,是一种急性肝损害型菌类,含剧毒。

    专家提醒:野生蘑菇虽然味美,但很可能“藏毒”

    长沙市中心医院传染病防治科副科长曹理言提醒,野生蘑菇虽然味美,但很可能“藏毒”,市民不要随意采摘、购买或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类。民间流传的识别毒蘑菇的方法,如银针验毒、大蒜去毒等方法并不可靠,切勿相信。一旦发生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等类似中毒症状,应尽快排出毒物,如催吐、洗胃、导泻等,并第一时间内赶到专业医院对症治疗,最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,或留存毒菌影像,送有关部门鉴定,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治疗方案。

    睁大眼睛,仔细辨清以下剧毒菇菌

    1.灰花纹鹅膏——包括裂皮鹅膏、假淡红鹅膏、条盖盔孢伞。属于急性肝损害型的毒菇菌,误食后有6至12小时潜伏期;潜伏期之后,出现恶心、呕吐和腹泻等肠胃症状;再之后会有1至2天的假愈期,看似没任何症状了,很多人以为好了,没在意,过后已经内脏损伤,基本上没救了。

    2.赤脚鹅膏——包括假褐云斑鹅膏、异味鹅膏、欧式鹅膏。属于急性肾衰竭型毒菇菌,肾衰和肝损双管齐下,肝转氨酶升高约为正常上线的15倍,有刺鼻气味。

    3.苏梅岛裸盖菇——属于神经精神型毒蘑菇,长在潮湿处或者家畜粪便上,误食后10至30分钟就出现症状,如腹痛、眩晕、寒颤、嘴唇感觉麻木、视觉错乱、精神欢快、人格解体、色彩和形态干扰等,也可能4至8小时可恢复。

    4.大青褶伞——包括日本红菇、点柄臭黄菇、黄粉末牛肝菌。属于胃肠炎型毒菇菌,误食后15分钟至2小时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绞痛、腹泻等症状,等后期出现致命的重度中毒症状时已错失抢救机会。最厉害的引起肌肉痉挛,循环障碍或者电解质流失,大多数情况下,这种胃肠炎症状在8至12小时后会自发消退。

    5.亚稀褶红菇——误食后,发病时间最短的为10分钟,其余均在1小时内出现症状。症状开始时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现象,并有乏力感,24小时后,出现全身乏力明显,肌肉痉挛性疼痛,肢体乏力,明显的腰背痛、肌肉酸痛,胸闷、心悸,呼吸急促困难。血尿或血红蛋白尿,出现酱油色尿液。生化指标表现为肌酸激酶急剧上升,高的达到数万至十万单位以上。严重者最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。长在马尾松树下等清洁地方,死亡率高达51%。

    湖南绿色食品网小编温馨提醒:食品安全无小事,雨季正是野生蘑菇疯长的季节,大家在未能辨清是否“藏毒”的情况下,最好慎采慎食。

    注意:以上内容为用户采集,若有侵权,请告之,我们及时进行删除!

    来源:头条

   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关注镇沅同城网-智慧镇沅惊喜不断!

    智能拨打电话和发送短信联系只支持手机端访问!

    2017-06-26

暂时还没有人发布评论,就差您了!
上传图片(只有登录成功才能发表帖子、上传图片哦!)
+ 添加图片